哎,各位街坊邻里、兄弟姐妹们,今儿咱们不聊八卦,也不聊家长里短,来聊点实在的,那就是咱们身边的这些为咱们老百姓保驾护航的公安民警。
你可能要说了,警察嘛,不就是抓坏人、管交通的吗?
有啥稀奇的?
可今儿我要给您介绍的这位,那可真是个特别的警察,他叫倪嘉辉,是杨浦公安分局交管支队的一个副大队长。
说起来,他这人啊,干的事儿,那可真是让咱们老百姓打心眼里佩服。
就拿最近这事儿来说吧,大热天的,太阳毒辣辣的,咱们都躲在空调房里,可人家倪警官呢,还在大马路上执勤。
这不,有个房产中介的小伙子,叫小杨,特地跑过去给他送了瓶冰水,还说:“倪警官,你给我送温暖,我给你送清凉!”这话听着就暖心,是吧?
您可能要问了,这小杨跟倪警官有啥交情啊?
说来您可能不信,这俩人啊,之前可是“不打不相识”!
今年三月份的时候,这小杨骑电动自行车,没戴头盔,正好被倪警官给拦下了。
按说,这事儿简单,批评教育一下,罚个款,也就得了。
可倪警官不走寻常路,他把小杨留下来,足足跟他聊了一个小时!
您想想,一个小时啊,能聊啥?
倪警官就跟他掰开了、揉碎了地讲,为啥骑电动自行车要戴头盔,不戴头盔有啥危险,这可不是小事儿。
这一通长谈下来,小杨算是彻底明白了,以前他总觉得戴头盔没啥用,就是个摆设,可听了倪警官的话,他彻底改变了想法。
后来小杨还逢人就夸,说倪警官是“上海交警中讲得最好的”。
这可真是让人刮目相看。
这事儿还没完呢,聊完了,倪警官还亲手送给小杨一顶头盔,并且亲自给他戴上。
这细节您品品,是不是特有人情味儿?
咱们老百姓最看重的就是这个,警察叔叔不光是板着脸执法,还能让人感受到温暖。
倪警官自己也说了,执法啊,既要有力度,也得有温度。
他说得特别好,叫“执罚为末,正心为本”,意思就是罚款是最后一步,最根本的还是要让老百姓打心眼里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。
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“以理服人,以情感人”吗?
您可能觉得,这只是个例,碰巧了。
可我跟您说,倪警官干这事儿,那可是常态。
他把每一次的执法现场都当成一堂“现场法治课”。
您想想,咱们平时在路上,要是有个交通违法,交警拦下来,是不是就直接开罚单了?
可倪警官不是,他总是琢磨着,这交通违法啊,光罚款是治标不治本,得从根儿上解决问题,也就是要解决老百姓思想上的问题。
去年十二月份,他就遇到这么个事儿。
当时他在路上执勤,拦下了一个逆向行驶的外卖小哥,小哥叫小王。
您猜怎么着?
这小王被拦下来,竟然当场就哭了!
倪警官一问才知道,这小王是从偏远地方来的,特别不容易,就是想多赚点钱,供老家的妹妹上大学。
您听听,是不是挺让人心疼的?
倪警官了解了情况,也没急着处罚。
他先是跟小王讲了逆向行驶有多危险,然后又讲到生命安全有多重要,再接着讲交通事故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有多大。
他不是简单地说教,而是那种“递进式”地讲道理,一句一句地往小王心坎儿里说。
为了让小王更直观地感受到危险,他还特意从手机里挑出了一些“非机动车违法”的警示教育片,那些血淋淋的事故画面,那可真是触目惊心。
最后,倪警官语重心长地跟小王说:“只有安全地跑,才能让妹妹更安心地读书!”这话一下就打开了小王的心扉,他彻底认识到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,后来还主动加入了交通志愿者队伍。
这事儿还没完呢,倪警官他们还把好事儿做到了家。
他带领的“肖玉泉中队”和小王所在的外卖站点结成了对子,经常去站点给外卖小哥们上安全宣讲课。
到了今年春节,为了让那些留在上海过年的外卖骑手感受到温暖,他们还特意送去了一批暖心的棉鞋和新年大礼包。
您看看,这事儿办得,是不是特别贴心?
现在,这个外卖站点的一百六十多名骑手,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儿,就是上“交通安全课”,而且每辆电动车上都贴着“一盔一带,安全常在”的宣传贴纸,他们的交通违法率啊,一下子下降了85%!
这数据,是不是挺让人震撼的?
这说明啥?
说明倪警官这种“教科书式执法”,既有力度,又有温度,真正做到了“法、理、情”兼顾。
倪警官不光是在路上管交通,他还特别注重把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做在前面。
他不仅仅是给那些社区的“老杨树宣讲汇”的老年人上普法课,还带着杨浦分局的“小杨警”宣讲团,走进中小学校园,给孩子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。
这不就是从小抓起嘛!
而且啊,他这人还特别时髦,知道现在年轻人喜欢看抖音、B站这些短视频平台。
他就利用杨浦区那边互联网公司多的优势,开设了一个叫“交通安全‘倪’知道”的短视频栏目,自己还参与拍摄制作了五十多条新媒体作品。
其中有个关于校园安全的短视频,那可真是火爆了,全网点击量都超过了一千万次!
您想想,这影响力得有多大?
他还在“110宣传日”、“学雷锋纪念日”、“五四青年节”这些特殊的日子,组织了五百多次线下的交通安全普法宣传活动。
他还组织孩子们搞“小小交警”体验日,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当交警是啥感觉。
他还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,就是把属地政府、社会组织和青年志愿者都拉进来,一起为老百姓服务。
光说管人,可能您还觉得不够全面。
倪警官啊,在管路上,那也是个“狠角色”!
您知道杨浦区五角场那个环岛不?
那地方啊,可是上海车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,路网复杂得要命,商业体也特别多,每天的车流量超过十二万辆次。
以前啊,那儿可是出了名的堵,老百姓怨声载道。
可倪警官来了之后,这地方就变了样。
他不是那种拍脑袋决策的人,他先是从日常的警情里头分析老百姓出行、停车的需求,然后自己亲自去巡线丈量,把五条主干道和十八个支小路口都跑了个遍。
他还利用支队的“治堵系统”,分析了五十多万条基础数据,这才梳理出了四个最重要的拥堵点。
您看,人家这干活儿,是不是特细致、特科学?
在支队的支持下,他大胆提出了一个“圈层控流”的理念。
这啥意思呢?
就是把五角场交通枢纽分成“核心区、控制区、分流区”这三块,然后针对不同的区域,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,一层一层地把车流卸掉。
就拿核心区来说吧,以前是“进得来”特别难。
倪警官就建议,在每个信号灯周期里,根据实际车流情况,把淞沪路进入环岛的绿灯时间增加四秒,把黄兴路进入环岛的绿灯延迟十秒亮起。
您可别小看这几秒钟,就这么一调整,等候时间就大幅缩短了,核心区的通行效率一下子提升了32%!
再说说控制区,“出得去”以前也是个大难题。
倪警官就想了个辙,创新试点了一种“拉链式”的管理措施。
他把翔殷国和路口的中环路上匝道,从原来只能一辆车通行,改成了两辆车可以交替通行。
这么一改,上匝道的主线通行车速提升了17%!
这经验后来还在全区其他类似的交通路口推广了,真是管用!
还有分流区,“跑得快”也是个问题。
倪警官就建议,在黄兴路、中山北二路这些路上,增设“潮汐式”可变车道。
这“潮汐车道”啊,就是可以根据早晚高峰的车流方向,调整车道的方向,大大提升了通行能力。
这一套“组合拳”下来,五角场那边的交通状况,真是大变样了!
您想想,在整个区域车流量增加了7.5%的情况下,平均车速竟然提升了12%!
而且,每辆车停车的次数还减少了两次。
最让人高兴的是,春节期间,五角场商圈的消费额同比增长了5.2%,在上海十二个重点市级商圈里,增速排名第一!
这其中啊,倪警官他们优化交通的功劳可不小!
倪警官干的实事儿还多着呢。
他还牵头搞了个共青国家森林公园和地铁站之间的免费巴士,这下子,大概有20%的自驾车主就不用开车去公园了,直接坐公共交通就行。
同时,他们还增加了750个临时停车位,这可彻底解决了游客“停车难”的问题。
还有啊,在复旦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前夕,他推动在复旦大学旁边的邯郸路,增加了非机动车道,这么一弄,邯郸路周边的非机动车通行效率提高了50%以上!
这下子,复旦的师生和周边的居民出行就方便多了。
您看看,倪嘉辉警官干的这些事儿,是不是件件都落到实处,件件都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儿?
他可不光是个会执法的警察,更是个有智慧、有担当的城市管理者。
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咱们,警察不光是维护秩序的,更是咱们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守护者。
这样的人,不就是咱们老百姓嘴里常说的“能人”吗?
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好警察,咱们就得给他竖大拇指!
股票配资风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